
不一样的中秋节
不一样的中秋节19月的月亮越来越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大家忙着走亲访友,而我却结结实实地病了三天。
节日这天,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我家也不例外。望着一桌子的美味佳肴,我却无法下咽。姥爷安慰我说:“我小时候兄弟姐妹很多,家里又很穷,没有月饼,就用糖饼代替。一屋子的孩子围在一起等着糖饼出锅。新出锅的糖饼冒着热气,香气扑鼻。咬一口,甜到心里。”
姥爷的话题打开了爸爸的话匣子:“我小时候可盼着过节呢!爷爷奶奶发给我们一人一个苹果、一个香蕉、一小块月饼和几颗糖。记得那次你大伯很快就吃完自己那份,便眼巴巴地看着我和你姑姑的。一会儿呢,我也把自己那份吃完了,我们俩就虎视眈眈地盯着姑姑的。姑姑就会把她自己的那份分给我俩一些。过了这么多年,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有趣。”
姥爷和爸爸的话勾起了我的兴趣,但我觉得还不过瘾。我想起了全家最会讲故事的姑父,于是我微信采访了在地球另一端的姑父。
姑父绘声绘色地讲述他小时候过中秋节的情景:“我小时候的中秋节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每次吃月饼时,我只吃皮,不喜欢吃陷。但是让我感兴趣的是月饼里的故事和文化。相传元朝末年月饼里有一张方形的小纸片,这纸片其实是一封密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杀鞑子。就是告诉人们在中秋节那天揭竿起义,杀掉鞑子兵……”
我听得津津有味,忘了嗓子的疼痛。
虽然这个中秋节我没有吃到月饼,但我 ……此处隐藏7323个字……繁忙没空陪老人,这个中秋老人又要独守空屋了,现在有了妈妈的月饼,老人或许在中秋之夜能拥有一些温暖,获得一份慰藉。老奶奶带着感激与妈妈告别。
妈妈回到家告诉我:“我们无法给予一个孤独的人一个家,但能给予他们像一个月饼一般的温暖。”这也成了我们家每年中秋独有的风俗习惯。
不一样的中秋节15月亮每年能圆12次,但只有一次月圆叫中秋。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以前,每年过中秋节,都是和家人一起在欢声笑语中度过。可是这次我们家却出现了一个小意外。是什么小意外呢?原来是我收到了故事广播的邀请,参加包河区主办的中秋诗词晚会。
中秋节那天傍晚,我们早早地来到了演出现场——包河公园。一踏进这里,就发现今天的包河公园格外热闹,清风阁下搭建的舞台绚丽夺目。好多和我一样的小演员都在紧锣密鼓的彩排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亮,月亮也慢慢爬上了树梢。它是那么圆,那么亮。它照亮了清风阁,照亮了舞台,也照亮了观众和演员的脸庞。
主持人用庄严的声音宣布:五彩纷呈的晚会,现在开始!小朋友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儿,有的表演跳舞,有的表演唱歌,还有的表演朗诵……终于到了我们的节目了,朗诵金波的《我们爱祖国》。我们整齐的表演,自信的笑容,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抬头望着天上的月亮,想到今天的所有演员都是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来参加这次的中秋晚会。正是有这些人的奉献,才有这场精彩的演出,我又想起远在边疆守护我们的战士,他们也是在中秋佳节不能和亲人团圆。此刻,我多么希望今晚的月亮能做一位亲情的传递员,把他们的思念传递给他们牵挂的人。
不是每一个团圆夜都能团圆,不是每一份思念都能有回应,今天的分离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多么不一样的中秋夜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