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班作文复习的策略论文
毕业班作文复习的策略论文一、整体把握,增强计划性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时,以下问题首先必须心中有数:《大纲》是怎样要求的,教材是怎样安排的,学生的水平怎样,哪些地方还亟待解决,复习时间如何分配等等。教师要在复习之前,立足作文复习的总体要求,制订一个较好的计划。
1.整体把握。《大纲》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围绕这个“纲”,教材编者将各个作文知识点以基础训练的形式分散安排在各册教材中,在编排体系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五年制小语课本为例,小学作文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描景、状物,以写人叙事为主;二是应用文,包括留言条、日记、通知、书信、表扬稿、建议书、会议记录等。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考虑作文复习。
2.突出重点。整体把握,但切忌平均用力。首先,作文复习要突出重点。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 ……此处隐藏922个字……借鉴中求异。同时,作文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例,继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复习之后,可设计如下题目:
①大年夜,小女孩为什么要去卖火柴?结果怎样?②文中哪些地方是实写,哪些地方是联想?想像合理吗?为什么?③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这样,就将十册课文中“分辨事物和联想”、“展开合理的想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等读写训练项目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2.范文引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读物中找出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的优秀文章和各种应用文,引导学生对这些范文的拟题、选材、写作方法、格式等进行分析,然后进行仿作。仿作写好之后,再同范文进行多方面的比较。通过比较,促进作文能力的迁移。
3.融会变通。小学阶段学生练习的作文形式很多,如命题作文、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以及各种应用文等,复习前期,进行单项复习是必要的,即弄清这些作文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审题、构思、选材、谋篇;而后,则要注重训练并提高学生对各种题材、体裁变通运用的能力。可以设计此类练习: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使自己高兴、激动、自豪,或担心、胆怯、紧张的事情,请选择一件具体地写下来。完成下列作业:
①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拟一个既简洁又新颖的题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②用书信的格式将这件事告诉你远方的一位长辈。③假设你妈妈不在家,去寄信时,别忘了给你妈妈写一张留言条。
以上练习,将题材的使用,文体的辨析,作文格式的训练融于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作文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能力迁移,从而提高其作文的综合能力。



